400 110 1177
部分案例 最新动态 时事热点 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 政策法规 视频资讯 老将出马
站内搜索
当前位置:服务中心 > 信息资讯 >老有所乐 >退休工人自学制作传统农具模型

退休工人自学制作传统农具模型

来源:    类别:老有所乐    浏览量:...    更新日期:2015-12-12
导读:合川区养路段的退休工人刘池明为了让传统农具传承下来,利用闲暇时光自学制作40多种传统农具模型。

  草鞋机头、谷斗、纺车、脚碓……以前这些在农村随处可见的传统农具,如今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。为了让这些“老把式”传承下来,合川区养路段的退休工人刘池明,利用闲暇时光自学制作传统农具模型,4年时间已有40多个种类上千件作品问世。

 

  退休工用模型传承“老把式”

 

  昨天,记者联系上今年59岁的刘池明。他说,自己从4年前便开始喜欢上制作这些微缩的农村用具。尽管时间并不长,但是和这些“老把式”之间的交情,已长达30多年的时间。“那时候我还是一名养路工人,一年起码有360天都是在乡头和农民打交道。”

 

  2008年退休前,刘池明是合川区养路段的一名普通养护工人。和身边的同龄人不同,闲暇时间,他的业余爱好不是喝酒打牌,而是捣鼓着做一些自己爱好的东西。最开始,刘池明来到鸽子市场,研究这些鸽笼的制作方法。

 

  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,这些年,“老把式”开始从生产生活中开始消失,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。“特别是年轻人根本就没有见到过。”刘池明说,拿草鞋机头打个简单的比方,说不定城区五六十岁的老年人都从没有见到过。

 

  退休后的刘池明有了更多的时间,也开始慢慢琢磨着自己曾经熟悉的那些农具。他想,怎么样才能将这些正在消失的“老把式”传承下来?他想到了模型制作。最开始,刘池明只是做些简单的桌子板凳,到后来他觉得有些不过瘾,便开始尝试着做些复杂的老物件。

 

  4年时间制作出上千件作品

 

  没有实物,刘池明说他完全凭着记忆和想象力制作这些“老把式”,只是他偶尔也会参照电视、书本上的图案以及文字介绍。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这些老物件,所有的模型他都选择用竹子来进行加工和制作。

 

  就是这些在农村随处可见的原材料,在城区却不多见,刘池明四处搜罗竹子。但是,这些竹子并不能马上使用,要经过长达一年的风干和晾晒,做出来的东西才不会因为缩水而变形。不仅如此,为了增加竹子的柔韧度和保存时间,水煮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。

 

  除了捣鼓“老把式”,刘池明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看电视,尤其对年代剧情有独钟。因为画面中的道具陈设,可以给他提供不少创作灵感。从《地道战》中的碾滚,到《上海滩》中的黄包车……只要看到自己喜欢的物件,刘池明都会用心去记忆,并想方设法将其还原出来。

 

  看的电视越多,制作出来的模型也就越多,4年时间有40多个种类上千件作品问世。它们之中,虽然最小的长度仅有1厘米,最大的长度也只有30多厘米,但个个都能像真的那样运转:石磨可以转、纺车能手摇、碾子可以滚动、风车还分阴阳……每样都能再现农村地区过去某种生产生活方式。        

分享到:
更多 ->
 
 
3.145.69.185